内容摘要:“八八战略”明确指出,要“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重要起源和实践探索,也是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历史机遇的方向探索。本文以杭州市临平区的实践为案例,提炼“八八战略”引领智能制造发展的成效和经验,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当前实践,对智能制造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八八战略;智能制造;制造强国;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加强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更加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态势,推动我国制造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水平迈进。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协同推进,智能制造实现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先进制造产业与新兴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逐步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这代表着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
“八八战略”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和实践要求
21世纪初,浙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块状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向集中化、专业化转型,支撑起浙江的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成为智能制造的基础。2000年,浙江省各类特色产业区块产值超亿元的有519个,全国最发达的100个县(市)名单中,浙江拥有26席,位于全国首位。与此同时,浙江产业发展遇到了成本、市场、资源要素及环境的“制约之痛”,主要表现为产业层次低、产品档次不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不断加剧等等。2003年,全省用电统调负荷实际最大缺口超过7000万千瓦,累计拉电损失量约占国网公司的50%,占华东电网的92%,粗放的经营方式和外延式的增长方式显然不可持续。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形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2002年,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调研时强调,“我们面临经济全球化、高新科技革命这样一种趋势,要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浙江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同年7月,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八八战略”方针,作出“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决策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浙江建成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八八战略”是基于浙江的现实特点提出的战略性指导,为浙江制造业发展讲清了问题、指明了方向,也找准了抓手。
一是提升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指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块状特色产业是浙江省工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呈现出小商品、大市场的产业格局,低成本、高效益的比较优势,小企业、大协作的集群效益和小资本、大聚集的群体规模。突出强调发展块状经济是区域内相近产业的大中小企业共同的利益诉求,通过大中小企业协同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升块状经济发展活力。
二是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基础。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总体规模偏小,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相对薄弱。因此,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紧抓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提升和发展浙江省制造业,充分发挥浙江省产业优势、针对某些产业弱势、着眼于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①2003年,习近平同志部署制订并主持印发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全方位构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战略形态。突出强调制造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夯实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是发挥专业化技术优势,优化新型产业格局。,浙江省制造业最重要的是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相依托、低成本劳动力与先进适用技术有效结合的区域特色经济,要着力在轻型加工业和中低档次产品中脱颖而出,突出区域特色亮点和独特优势。同时,要明确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体必须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其技术工艺、研发能力、管理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以此来打造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先高地。
四是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来回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等发展瓶颈,旨在强调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浴火重生的决心,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打造科技强省和品牌大省,发展好现代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创新活力。同时,要勇于“走出去”,要学会“引进来”,勇于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主动踊跃地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区域合作和经济交流,高质量引进优质的外资、高效率整合精良的内资,优化全省的经济产业结构,弥补产业链短板的同时,提升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着力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①
“八八战略”指引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八八战略”指引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资源要素瓶颈的突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地方发展实例。杭州市临平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实施了“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专项行动,探索“准入+改造+评价”制造业智能化策略体系,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区以“智能制造中心”为发展目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区内省级“未来工厂”数量、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数量等居全省区县(市)首位,高端装备、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一些重点企业和全区工业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获批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优胜单位,已经成为“八八战略”指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地方生动实践。
酝酿起步:孤岛设备1.0时代的“机器换人”
在转型升级发展背景下,临平区以减员提质增效为目标,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实现从单台设备技改到整条生产线、从龙头企业引领到全产业链配套的升级。一方面,对全区硬件设施改造升级,重点围绕全面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的目标,对企业内部投入使用的硬件设施进行统一联网管理,对数控机床、行业专用设备、大型机器设备、厂辅设备等进行改造升级,通过生产环境的检测、生产过程的服务与管理、生产中排放的监测、生产供应链的追踪等方面的联网应用,建立连续生产、联网管理的制造模式,全面有效提升服装、机械等传统产业工艺技术和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培育“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公司,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其向生产企业提供“机器换人”相关服务,提升“机器换人”服务支撑能力。自“十三五”规划启动至今,“机器换人”工程已实施 275 项,新增工业机器人 719 台,并成功引进了厚达自动化等一批省级“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公司,为全区制造业数字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夯实基础:数字设备2.0时代的“工厂物联网”
进入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临平区面向数字设备转型升级,制定“工厂物联网”解决方案。支持和鼓励骨干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或与科研机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合作创新,突破一批与自身产品相匹配的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技术,并结合产品重点发展智能装备物联网平台和移动客户端软件,面向客户需求提供在线实时监测、远程故障诊断预警、工控系统安全监控等服务,形成智慧厨房、智慧楼宇、车联网等成套解决方案,促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根据企业自身优势,量身定制企业发展转型规划。通过举办多场家纺、服装、装备制造、消费品等领域物联网对接会,充分了解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企业自身条件推动工厂物联网项目实施;同时引育先发示范企业,通过分批组织对标现场考察学习,鼓励制造业企业根据实际制定物联网升级方案。近年来,临平区成功培育了杭州弹簧、华鼎西服等一批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推动企业物联网进一步转型升级。2015年以来,临平区物联网技术应用企业达到201家,通过验收试点82家,杭州市示范项目9个,总数居杭州市首位。
提速推进:智能工厂3.0时代的“工业互联网”
为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发展,临平区通过全过程推进产业、主体、要素、业务、渠道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激发制造业企业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广泛应用。根据“互联网+”行动计划,按照工信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要求,临平区大力探索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支持春风动力、西奥电梯等企业在智能工厂建设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内外全业务全流程互联互通、协作共享的平台,提升生产效率和决策水平、降低成本、树立企业新优势。老板电器、西奥电梯、春风动力等三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企业。通过与阿里云深度对接合作,创新实现了企业“云上创新”“云上转型”。截至2021年12月,临平区累计上云企业13660家,其中6家企业入选省级上云标杆,49家企业被认定为上云示范,超过100家示范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研发、生产、决策等企业创新应用实践,超过1000家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超过10000家企业上云拓展云计算初级普及和深度应用。“十三五”以来,临平区加快建设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的现代都市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持续壮大,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329.2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14.71亿元。
蝶变升级:未来工厂4.0时代的“零点智造”
面向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临平区推出基于智能制造的工业4.0模式——“零点制造”,以“零排放、零库存、零距离”为愿景,通过高效精准的决策,将用户端、市场端、研发端、制造端全业务流程无缝集成,实现以数据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周转效率,实现降本增效。临平区紧扣“全省智能制造中心”定位,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领域抢先机、布新局,深入实施“3521”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计划,加快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家纺服装三大重点产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演进,分层次分行业打造未来工厂示范。加快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和“未来工厂”培育,有效整合政府、平台、专业机构等三方力量,以数字化推动制造业由“点上标杆”蝶变重构“区域优势”,通过体系化、场景化、生态化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数字经济发展集聚高端人才、科技资源,增强产业生态粘性,激发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塑制造业的竞争优势。2022年,临平区规模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显著提升,规模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4.54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0.7%,新产品产值率55.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39.91亿元,增长4.8%。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杭州市临平区智能制造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23年,临平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5.1亿元,增速10.2%,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累计认定省级“未来工厂”5家;省级制造业“云上企业”10家,列全省第一;上市企业达27家,3个产业集群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获批省级服务型制造试点区域,老板电器等4家单位获评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重要起源和实践探索。多年来,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实现了诸多成就,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宝贵发展经验。展望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八八战略”的思想伟力和实践张力,指导智能制造持续深化发展,助力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换代升级,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制造强国”目标的新篇章。
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全面打造智能制造生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推广应用等多方面对智能制造发展做出适时的规划布局和战略调整,多措并举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生态集群体系。一是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推进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落实。遵循当前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进一步解决因标准缺失带来的智能制造发展共性问题,加大重点智能制造业薄弱领域攻坚克难,以提升智能化、质量化为标准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评估。二是稳固增强财税、人才等支撑,改善技术创新的监管方式。加大财税专项拨款的激励力度,鼓励各类重大科技专项和工业基础再造项目等专项资金,用于智能制造产业的帮扶;重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办法,针对在职员工、转岗员工,分类并举开展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能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搭建智能制造培训服务网络。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一是引导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鼓励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工业自动化企业等各类型技术型企业加入智能制造赛道,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耦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根本举措,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二是遴选试点改革示范,多措并举引领制造业持续加快转型升级。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国家级、省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以龙头企业、枢纽型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向全省甚至全国普及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探索形成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和新业态,推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和智能探索。
强化数智融合发展,持续打造发展新优势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先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动数智技术与数据要素、数字技术、数字平台三向度的耦合互动发展是关键要义,也是我国抢占全球产业体系智能化的制高点。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突破,以数智化转型推进智能制造步伐。依托人工智能数据技术的革命浪潮,以及时精准发现市场需求的导向为风向标,结合当下产业趋势变化,动态把控制造业的市场开拓力度和品牌传播力度,夯实新发展格局视域下的产业基础。二是激发产业内生动力,以数智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集聚抗风险能力。通过数字化转型,既可以促进产业链结构的“重构”,高瞻远瞩地加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与“技术外溢”深度结合,又可以重视产业链的技术短板,打通产业链“堵点”与“断点”,筑牢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产业要素融合与重组的“组合拳”,促进整个产业链结构的动态演化,为新型智能制造产业链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方案提供强有力的抗风险能力。三是以数智化转型推进智能制造业“节能减碳”,不断推进绿色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迈向绿色发展道路。通过“绿色低碳”“数字减碳”提升制造业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制造业企业的低碳循环发展。四是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以数智化转型推动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现产业体系融合化的发展格局。通过数智新技术、新模式对智能制造领域进行赋能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生态的产业优势和驱动方式,推动企业组织和产业结构变革创新,从而不断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夯实智能制造技术基础
智能制造作为跨学科融合应用的新兴领域,需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人才培育和示范基地建设,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高水平支持科学技术应用研发,打造一支新型复合型世界重要人才队伍,坚持把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优化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强国的发展目标。一是加强对科研机构的投资,积极开拓创新。高等院校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施多元化课程培养方案,培养具备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融合型、复合型、应用型核心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积极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努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培养一批专门从事智能制造业技术研发、技术改进重组和业务指导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智能制造业建设夯实基础。二是打造高层次产教研融合实训基地、创新中心和示范产业基地,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整合力量建设智能制造领域创新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不断完善实训基地和智能工厂示范产业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继续加大对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的潜心研发,充分发挥科研创新人才队伍在智能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夯实企业的科技水平基础。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招”,企业想要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加快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其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智能制造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快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把数据真正变成生产要素,不断打通数据壁垒,为自身发展赋能。
结语
智能制造以信息技术和工业化深度结合为特征,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正在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不断推动产业技术与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扎实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生动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实践进路。其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经验,在实践探索中必将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编辑 宋斌斌)